2025年3月22日,由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山东大学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古代石刻墓志书法研究研讨会”在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通过讲座、圆桌论坛等形式,就中国古代石刻盛志书法艺术的发展、传承、传播等课题展开深入讨论。开幕式由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雨嘉主持。作为重要协办单位代表,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杨二斌教授应邀出席并发表专题报告。

研讨会第一部分,主办方邀请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赖非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力军做专题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传旭主持。赖非研究员以《墓志起源辨析》为题,细致地梳理了墓志书法的起源、传播、现状等方面问题。山西大学王力军教授在《魏晋南北朝石刻在日本的研究》专题讲座中,深入解析了日本当代对中国古代石刻文献的文献整理、史料研究、书法研究以及数据库建设,以及近代收藏机构等方面展开,并通过切实的案例,强调了石刻文献对历史学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研讨会第二部分采用圆桌论坛的形式,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就相关研究成果展开深入讨论。会议由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许永福主持。研讨会聚焦中国古代石刻墓志书法的多维研究,杨帆、陈一梅、张子璇、葛复昌、杨二斌,冉令江、陈错生、刘奇、武静、张慧兵、张荣国、许永福、贾乾初、谷新春、葛超、谭宏熙、陈伽立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史学、美学、文化传播与技术史等视角展开深度探讨,研究议题横跨汉唐至明清,既涵盖经典个案考证,亦关注宏观脉络梳理。地域文化交融成为亮点,北朝佛教刻经的传播机制、清代碑学在朝鲜半岛的接受与变容等研究,揭示了书法艺术跨时空互动的复杂性。杨二斌教授就其论文《北魏平城时期“蜕化铭石书”分期、艺术特征及形成渊源考论》进行系统论述,从分期与艺术特征阐释、形成渊源探析等层面,重构了5-6世纪北朝石刻书法的演进轨迹。

本次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不仅深化了对石刻墓志书法本体的认知,更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艺术支撑与路径启示通过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石刻墓志书法的艺术价值、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为学术界与艺术界搭建了跨领域对话的桥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石刻墓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古代社会思想与工艺技术的珍贵史料。会上发布的《中国古代石刻墓志研究研讨会》论文集,集中呈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前沿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会议倡议加强多学科协作,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石刻文物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未来,也将进一步联合博物馆、高校等机构,开展区域性石刻墓志的系统整理与全球学术交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图/文:杨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