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书法学院成功举办了本年度的第2次书法技法教研活动(总第52期),主题为“演绎经典•汉摩崖隶书”。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志宏、院长曹亚彬、副院长杨二斌、黄玉岩以及全体专业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晋中学院党委副书记、原山西师大书法学院院长薛珠峰教授也应邀出席。活动由技法教研室主任王建魁主持。

活动开始,各位专业老师围绕汉代摩崖隶书的书写要领和临摹心得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老师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演绎作品,并进行了详细的分享讲解。

曹亚彬院长首先对自己的临摹作品《开通褒斜道刻石》进行了阐释。他在临摹过程中勇于创新,打破了作品的原有章法,采用行草书的创作章法,力求强化汉隶的浑厚朴茂特征。杨二斌老师则借鉴了清人隶书书卷气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对摩崖隶书进行了演绎,将隶书的安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黄玉岩老师分享了自己使用大长锋书写《杨淮表记》的体会。她发现长锋在笔法和字形上能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深感书法之奇妙。丁俊瑞老师认为,摩崖隶书用不同的材料和速度书写,效果千差万别。他提倡应多做尝试,既可以在结字用笔上进行演绎,也可以在工具材料上进行创新。阴胜国老师谈到自己在写《西峡颂》时的感受。他指出,不同的拓本和作品原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尽可能还原原作风貌,剥离物质性对原作的影响。作为活动的策划组织者,王建魁老师从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经验出发,对摩崖隶书进行了演绎阐释。他强调,摩崖与碑刻相比,刻制过程相对自由,笔画更细,章法错落分布。因此,在演绎时要有理解地去临摹。最后,薛珠峰老师对学院教研活动的持续举办表示了高度肯定和赞扬。他表示,虽然未能亲自参与每次活动,但一直关注着学院的发展和教研活动的进展,他希望活动能够坚持下去,并且越办越好,成为书法学院的一张名片,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

作品阐释结束后,进入了现场书写交流环节。老师们共同演绎了《开通褒斜道刻石》的同一段内容,并在实临的基础上,将前边教师临创的作品作为参考对象进行创作演绎。整个过程中,老师们互相关注、探讨、发现、惊讶、感叹……,此次演绎探索让大家有了新的感触和思想,对汉代摩崖隶书有了更深的理解。(文:王文清 图\视频:王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