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书法学院的陶瓷印实训室举办了一场艺术交流活动,主题为“传承与创新——石窟造像篇”。此次主题活动在2月15日就首次进行了探索交流,两次活动都有幸邀请到晋阳印社社长阴凤华女士作为指导专家,书法学院院长曹亚彬、陶瓷印工作室负责人王文清以及10余名师生共同踏上了一场探索陶瓷印传统技艺的旅程。

在活动中,阴凤华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自然天成”为核心理念,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陶瓷印制作的要诀。她强调,印坯的肌理应如岁月自然晕染,既要彰显金石韵味,又要保持泥土的本真之美。

实践环节以“石窟造像”系列创作为主题,这对同学们的创意性和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阴老师通过实操展示,指导同学们如何在保持石窟造型形象协调的同时,更加注重“破形取神”,从而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经过一上午的印坯制作,同学们从对石窟造像的陌生逐渐变得游刃有余,创作出了形态各异、富有创意的作品。
下午,阴老师带领大家进一步深入交流陶瓷印的创作雕鑿。她以“南无阿弥陀佛”为题进行创作演示,详细讲解了印稿设计、干刻和湿刻的技巧以及工具的运用等要领。在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展开创作实践,刻刀与陶泥的碰撞声此起彼伏,经过三个小时的精雕细琢,几十余件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既有古玺印风的端庄典雅,也不乏当代构成的实验探索,充分展现了传统技艺在现代转化中的无限可能。

本次研创活动是书法学院开展“非遗活态传承”系列工程的重要实践之一。据王文清老师介绍,学院本学期将开设陶瓷印专题活动工作计划,并与晋阳印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宝贵平台。(文:曹耀如/图:邢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