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书法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3-09-11


(专业代码:130405T

一、专业简介

书法学本科专业创建于2003年,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为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类特色专业。本专业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组成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重点打造了以侯马盟书为中心的三晋书法文化”特色课程。本专业建立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在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与应用性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书法的当代呈现与教学转换、社会服务与转化推广。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山西、辐射全国,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富有教育情怀,具备深厚的人文与学科素养、扎实的书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不断发展能力,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能够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文化机构从事书法教育等相关工作,五年预期能够成为高素质的中学书法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具体而言,本专业师范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立德树人,热爱教育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有奉献精神,能适应山西城乡教育发展状况,具有服务基层教育的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以生为本,躬行示范,做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目标2.学养扎实,善于教学

持续夯实书法专业基础,熟悉中学书法教材和中学书法课程标准,能够整合文史哲等的跨学科知识,不断完善适应新时代中学书法教学发展需求的学科和教学知识体系;善于教学,具备成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创造性学习;在中学书法教学中,能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满足城乡中学书法教学需求;具备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

目标3.以生为本,善于育人

秉持德育为先、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中学书法教育教学规律;在书法教学、班级活动、社团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不断提高综合育人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胜任班级管理工作。掌握多元综合评价技术,并实施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标4.善思能研,协同发展

坚持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主动提升自主学习和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关注和把握教育前沿动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有反思精神,能够针对中学书法教学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主动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能够作为组织者或骨干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合作。

三、毕业要求

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书法学专业师范生经过四年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后所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如下: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政治立场坚定领悟书法经典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师德规范,树立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以德为先、躬行示范、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积极贡献才智。

1-1[政治立场]政治立场坚定,领悟书法经典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立德树人]准确理解党的教育方针,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理念,掌握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履行教师职责。

1-3[职业情操]熟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树立依法施教意识;知晓并理解 四有好老 ”的具体内涵,并由此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2.[教育情怀]热爱中学书法教学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认同教师职业价值,具有服务基层教育的情怀。具有扎实的人文底蕴,能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具备科学育人、学科育人观,树立以生为本、亲生爱生、化人育人的教育信念,立志做学生健康成才、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教育使命]热爱中学书法教学事业,具有服务地方教育的情怀。理解书法教育在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完善学生人格方面的重要意义,理解书法教师在传承民族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地方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对书法教师的职业价值有积极地认识和评价。

2-2[教育观念]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树立先进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具备推进学生知识、能力与品德全面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工作细致、耐心,立志做学生健康成才、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掌握书法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书法学专业功底,初步形成以书法学为核心和基础、以中学书法教育为指向的跨学科知识结构。了解书法学科与文史哲艺等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认书法学科在社会实践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 了解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论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3-1[专业素养]系统把握书法学学科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其专业知识体系、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构建书法史论、书法技法、艺术美学、文化传承为核心支撑的学科素养。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的相关知识。深入理解书法学科的性质,精析其书法核心素养的内涵;熟悉书法学科发展,把握书法教育发展方向;熟悉书法教材,正确理解书法课程标准,初步习得基于书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完善对书法教育实践知识的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发现,习得研究书法学科教育问题的一般方法。

3-2[专业能力]较为系统地掌握书法基本理论,具备书法技法实践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书法技法实践及书法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能运用书法学理论知识对基础教育涉及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3-3[知识整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视野,初步形成以书法学为核心和基础、以中学书法教育为指向,兼备文史哲艺和信息技术基础,综合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跨学科知识结构。

4.[教学能力]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具有初步运用中学书法学科教学知识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活动的能力;通过学团、社团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等获得完整的综合性教学体验。具备书法教学基本技能,关注书法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具有一定的书法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理念]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掌握定性、定量等多元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实践策略。

4-2[教学实践]具有初步运用中学书法学科教学知识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活动的能力,有效实施教学活动。能够运用多元评价方法,有效评价教学成效,具备探索教学方法与新技术融合的意识。

4-3[教学研究]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书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进行评价、反思和研讨,有持续改进的意识和能力;关注书法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具有一定的书法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理解和把握德育的理论内涵和外延,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在中学书法课程教育、班级管理、社团活动中渗透和贯彻德育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班级组织、活动指导、制度建设等班级常规工作机制,并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提升班级指导能力。

5-1[班级管理]坚持立德树人,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理解班风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具有对相关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营造班级育人文化氛围。

5-2[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制度建设等班级常规工作机制,熟悉班级日常管理的基本路径,具备班级组建、班级活动组织、中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沟通合作等班主任工作的素养和能力。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坚持学科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理解书法学科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知识涵养、实践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书法教学育人。掌握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育人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掌握综合育人路径和方法,理解书法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形成学科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理念。

6-2[育人实践]掌握在书法教学中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主题育德和社团育人的原则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设计综合育人目标,具有整合书法学科、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的育人综合能力。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备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和书法教学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积极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备自主学习、 自主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能够不断反思、改进,培养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7-1[自主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多样方法,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兴趣和意识,具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能力。

7-2[自我发展]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能够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及时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3[反思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的习惯和意识;掌握书法学专业研究和书法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中学书法教育教学问题。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群体动力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的方法与技能,通过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具备较好的交流合作能力。

8-1[协作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群体动力作用,有交流合作的意愿,愿意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8-2[沟通合作]掌握团队协作技能和沟通方式,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中学书法教学实践、教育研究中的交流合作;能够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对应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1.立德树人,热爱教育

2.学养扎实,善于教学

3.以生为本,善于育人

4.善思能研,协同发展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六、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

学分要求:151

授予学位:符合《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数

占总学分%

小计

小计%

理论

实践(实验)

通识

教育

课程

通识教育必修课

33

10

28.48

51

33.78

通识教育选修课

8


5.3

专业

教育

课程

专业必修课

31

18

32.45

77

50.99

专业选修课

14

4

11.92

专业实践(专业实习、实验等)


2

1.32

毕业论文(设计)


8

5.3

教师

教育

课程

公共必修课

7

1

5.3

23

15.23

学科必修课

3.5

1.5

3.31

学科选修课

4


2.65

教育实践

(包括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


6

3.97

合计

100.5

50.5


151




八、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

书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



(二)专业教育课程


(三)教师教育课程


九、“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十、专业课程拓扑图(表现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


关闭